聯系電話:
183-6355-5366
浮選藥劑在使用前進行合理的配制,對提高藥效有重要作用。配制方法主要根據藥劑的性質決定,常見的有下列幾種方法:一、配成水溶液大多數溶于水的藥劑都采取此法,一般配成5%~10%或者更稀一些的水溶液添加。溶液不宜配得太稀,太稀體積過大;但也不宜太濃,濃度太大對用量少的藥劑很難正確控制用量,也不便輸送。水溶性藥劑的配制方法,一般是先把藥劑在容器內用少量水溶解,待溶解完后,再逐漸加水配成所要求的濃度。在生產現場,為了配制方便,可在配藥槽上刻上標示容積的刻度尺,把稱好的已知藥量的藥劑放入槽內,加水至刻度標示
如何正確使用浮選藥劑的問題,也就是在浮選前,如何正確確定藥劑制度的問題。藥劑制度是指浮選過程中所添加的藥劑種類、藥劑用量、添加方式、加藥地點以及加藥順序等,浮選廠的藥劑制度與礦石性質、工藝流程、需要得到幾種選礦產品等因素有關。通常都是經過礦石的可選性試驗或半工業性試驗來確定。藥劑制度是影響選礦技術經濟指標的重要因素。1、藥劑種類浮選廠的用藥種類與礦石性質、工藝流程、需要得到幾種選礦產品等因素有關。通常都是經過礦石的可選性試驗或半工業性試驗來確定。藥劑種類按藥劑的作用來分,大致可分為三大類。(1)
氧化銅(CuO)不溶水和乙醇,溶酸、氯化銨和氰化鉀溶液,在氨溶液中緩慢溶解,能與強堿反應。氧化銅可廣泛用于制造絲綢、陶瓷、搪瓷、釉、脫硫劑等,也可用于制作氫、催化劑和綠色玻璃等。 在選礦工藝上,氧化銅大多數需要通過藥劑將其硫化,然后在進行選礦,相對于硫化銅而言,在選別上更為復雜一些,使用的藥劑也更多一些。氧化銅(包含氧-硫混合銅礦)的選礦工藝可分為浮選法和化學選礦法兩類。下面我們主要圍繞這兩類選礦工藝進行描述。
銅金屬在歷史上是人類較早開始使用的金屬之一,性能優良,廣泛應用于電力電子、輕工、機械、建筑、交通等領域。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,銅金屬需求也在日益增長。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,如何從有限的銅礦資源中獲得更大的銅產量、提高選銅礦的效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。 選擇合適的選礦工藝流程是選礦廠實現高效運營的必要條件之一。
通常有集中添加與分散添加兩種。一般原則是:對于易溶于水,不易被泡沫帶走,不易失效藥劑可以集中添加,即在粗選之前把全部藥劑集中一次加完。反之,對于那些容易被泡沫帶走,容易與細泥及可溶性鹽類作用而失效的藥劑,應分段添加。調整劑、抑制劑和部分捕收劑(如煤油)加在球磨機中,捕收劑和起泡劑多加在浮選第一攪拌桶中,如果浮選作業有兩個攪拌桶,則應在第一個攪拌桶中加活化劑,第二攪拌桶加捕收劑和起泡劑(如鋅浮選作業)。 為了提高藥劑的效能,節約藥劑用量,近年來,國內外在應用物理方法強化藥劑效能方面進行了許多
利用聚丙稀酰胺類藥劑于白鎢礦的濃密過濾,可以減少溢流中精礦損失。原礦含WO3 ?0.3%~0.6%,溢流中固體含量為50~60g/L,含WO3 ?0.6%~0.8%。 聚丙稀酰胺類藥劑還可以大大加速氫氧化鐵、石膏、白鎢礦及重晶石等的沉降速度。 總之,聚丙烯酰胺類藥劑用途很廣,效果很好,可作為脈石的抑制劑,粘土質的選擇性捕收劑,也是良好的絮凝劑。
不同藥劑組合對煤泥浮選效果影響顯著,且捕收劑與起泡劑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。相同浮選條件下,現場捕收劑與仲辛醇起泡劑組合作用時獲得的 浮選指標最佳,藥劑用量分別為600 g/t和80 g/t時,可使尾煤灰分達到75.0%以上,精煤可燃體回收率達到95.58%。與仲辛醇起泡劑配合時,現場捕收劑的作用性能優于煤油捕收劑。但是,現場起泡劑與煤油捕收劑配合時的浮選效果最差,甚至低于其與現場捕收劑的作用效果。無論其與煤油捕收劑,還是與現場捕收劑配合,均需在較高的藥劑用量下才能獲得較好的浮選指標??梢?,
在掃選區內,尾部泡沫常為白色水膜顏色。若掃選區浮選泡沫顏色變深,表明尾礦中金屬損失較多。當精選區浮游礦物顏色較深時,表明精礦質量較好。
乳化納米捕收劑要求具有良好的捕收性能、選擇性和疏水性及一定的起泡性。大的比表面和高的表面活性使得納米粒子成為良好的捕收劑,通過乳化加入功能性物質的方式可以使得普通納米粒子具有選擇性,能夠有效地捕收或者吸附礦物和離子。此外,納米粒子捕收劑具有特定的表面特性和表面電位,可以增加礦物的疏水性。王玉彤發現,離子型納米粒子對黃銅礦的捕獲性能比非離子型納米粒子強,它對黃銅礦的表面接觸角和表面動電位影響大,掃描電子顯微鏡顯示,納米粒子捕收劑主要以微球形狀均
納米粒子具有如下的物理和化學特性:(1) 學性能:表現為寬帶強吸收和藍移現象;(2)熱性能:熔點、燒結溫度和結晶溫度低于常規粉末,納米粒子的熱膨脹可調;(3) 磁學性能:納米磁性顆粒具有高磁化率和矯頑力,低飽和磁矩和磁損耗;(4)催化活性:由于納米顆粒的大比表面積,表面活性增強。
掃一掃
訪問手機版
全國服務熱線
183-6355-5366